【印尼中爪哇三寶隆自駕旅行遊記】紀念鄭和對印尼社會的貢獻而建 三寶公宮廟
“三寶瓏(Semarang)地標-三寶公宮廟” , 路線是由一大早參與” (世界文化遺產) 婆羅浮屠 (Borobudur) “後 , 真的是臨時起義 , 突然想說前往”三寶瓏(Semarang)”好了的意外行程 。
由日惹自駕前往三寶瓏一點都不難,跟著導航走就可以了,沿路不會有無訊號地帶,也沒什麼特別需要收費的地方!!!

探訪 三寶公宮廟-三寶瓏(Semarang)地標 這次行程 , 主編查詢了一下 , 三寶壟是印度尼西亞 最古老的中國寺廟建築群,最初由明代航海家鄭和建立。但是查詢相關記錄 , 其實最初建立時是為了伊斯蘭教的禮拜所使用,現在佛教等其他宗教的活動也會在此地舉行,其使用者也包括漢族和爪哇族等多個種族 。
三寶公宮廟前停車場非常廣大 , 環境也非常整潔 , 不收取停車費用 。

在停好車後 , 入口處旁就是門票販售處 。

三保洞建築群包括五座主要建築,由中式建築和爪哇風格組成。五座建築包括歷史最久的三保洞和土地洞、船舡爺廟、鐵錨廟和福興廟 。
【印尼日惹自駕旅行遊記】 旅行地圖聯結➡➡➡➡https://drive.google.com/open?id=1BaJoGkjKIHFY1GKr2JzTzVbD94g&usp=sharing

主編對在印度尼西亞這回教站大部份的國家 , 有著華人的廟宇群還是很好奇 , 深度的查詢了一下相關的歷史資訊後 , 據爪哇史紀錄,西元924年(五代後唐)一艘中國三桅大船在爪哇中部外海沈沒,船員和乘客逃生上岸之後,得到當地土王允許,在扎巴拉(Jepara)、三寶壟(Semarang)、直葛(Tegal)等地落戶,是為中國人定居爪哇之始。
三寶壟舊名是伯爾高達(Bergota),原是一片荒地,因為明朝鄭和第一次下西洋由此登陸爪哇,並且前後六次到訪,為了紀念就把此地改稱鄭和小名。直到今天,三寶壟是印尼第一個也是唯一用華人名字命名的城市,此地保有多處與鄭和相關的遺跡,包括一座大型鄭和廟。

自從鄭和於兩者伯夷帝國時期的到來,在三寶壟的華人與穆斯林生活方式和傳統方面發生很強的涵化。在三寶廟裡有專門紀念鄭和的雕像,

鄭和廟奠基在「三保洞」的原址之上,三保洞的由來據說是鄭和登陸之後,找了一個洞穴作為他安靜禮拜的地方,還在洞旁建了一座小寺。鄭和離去之後,這裡就成為當地華人膜拜祭祀的場所,19世紀還有僧人入洞修行,廟宇香火鼎盛。

先來看看三寶壟的鄭和廟,初建於西元1434年,堪稱印尼最早的中國寺廟,現在的規模是後來新建,於2005年落成揭幕。占地三千五百平方公尺的三寶公廟,並不是只有這一點地盤,發展出去的是一片約四萬平方公尺的旅遊區,它對現實民生的影響不容撼動。

1 comment
This is something that will need all of our combined efforts to address.